“我相信,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舞台会越来越宽广。”近日,广西汽车集团首席技能专家郑志明在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和全国技术能手代表等围绕“技能成才 技能报国”中外记者见面会时介绍到:“在关键核心领域,我和我的团队不断创新,建成了我国第一条微型汽车后桥全自动化焊接生产线,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我国技术不输国外。今后将不断努力研发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不断培养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
从钳工学徒成长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从一线工人到大国工匠,郑志明既是广西国资国企人才培养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与千千万万的广西国有企业各领域人才一道,为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贡献力量。
精心用才,为人才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人是“活的”,管人的机制也应当是“活的”。
广西国资委坚持精心用才、诚心引才、倾心留才,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人才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党管人才优势进一步彰显、人才发展平台进一步拓展、人才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活力进一步迸发人才总量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我们把人才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扎实推动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在企业生产经营、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等工作中充分发挥领军人物作用,通过多方支持,印发了《加强监管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加强监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和《关于做好国有企业技能人才薪酬激励相关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今年更是在认真总结过去5年监管企业人才工作成效的基础上,围绕实施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人才结构优化、高层次人才引育、人才成长激励、高水平人才平台建设、企业人才发展环境优化工程这6大重点人才工程制定印发了《自治区国资委监管企业人才高质量发展规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人才规划》),为增强广西国有经济创新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及监管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及智力支撑。”广西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们力争到2030年实现‘人才规模迈上新台阶、人才投入产出效能实现新突破、人才结构布局调整取得新成效、人才支持科技自主创新达到新高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与生态建设开创新局面’这五大‘新’目标,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目标导向。”
机制顺畅、平台广阔、氛围友好让广西国企人才尽展才华,脱颖而出:涌现出北投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建造技术创新团队、玉柴集团“李异龙中国铸造大工匠”等一系列领军人物,监管企业中2人被评为国家高层次特殊领军人才,3人获得中华技能大奖,29人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28人获享政府特殊津贴。高层次人才团队79个,高层次人才408名,高级职称6000多人,高技能人才16648人占技能人才的23%,人才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诚心引才,为人才创造良好干事创业环境
数量超3000台的系列产品一次性大批量发运;批量矿用宽体车热销海内外;国际智能工业园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今年一季度,在工程机械行业整体仍处于下行周期的大环境下,广西柳工集团铆足干劲跑好“第一棒”,交出了首季“开门红”的亮眼答卷: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实现同比正增长,工程机械海外出口量同比大幅提升,海外销量超7000台,同比增长40%,电动化产品引领海内外市场发展。
抢抓RCEP机遇,创新技术引领,全面智能化发展……如今的柳工,在全球已拥有30家海外子公司和机构、4家海外制造工厂、5大全球研发基地、300多家经销商为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产品和服务,已从偏安西南一隅的地方国企,蜕变为走向全球的“出海”样本。
为解决引进相关领域高端人才难得的问题,广西柳工集团实施“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人才策略,在深圳、常州等人才聚集地设立智能研究院、研发中心分院等人才飞地,招募的智能技术、大数据、新能源等领域紧缺高端人才,为柳工在新能源机器、无人机器远程遥控机器的开发作出了创新贡献。
作为柳工全面国际化的经历者、参与者和执行者,柳工海外业务的高质量增长背后与罗国兵本人以及所率领的团队密不可分。他带领团队实现柳工海外业务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在他的推动下,长远布局,重视海外板块人才梯度建设和人才引进和使用,搭建起了全球工匠人才培养体系和平台,持续为柳工国际业务培养业务能手,深耕“一带一路”市场,创造了一系列让行业瞩目、让柳工人振奋的奇迹。
近年来,广西国资委支持指导柳工集团等企业面向全球大力引进具有战略引领作用的顶尖人才,培养引进领军人才,与北投集团、欧维姆公司进行项目研发合作或者设立院士工作站的中国“两院”院士分别有5人、7人。同时,加强纵向横向沟通,与同级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技厅、科协等部门及企业所在的市加强沟通,为监管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和自治区各项科技人才计划、争取人才奖项,畅通技能人才和科技人才的双向通道。
同时,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容错纠错机制,指导企业对用人进行充分授权,积极为企业争取人才引进、培育等补助经费,定期慰问企业人才,推动人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出台《监管企业经营投资尽职合规免责事项清单机制意见》,引导经营管理人员担当作为、建功立业;2021年以来,为企业争取到人才引进、培育等补助经费共计8162.2万元;建立联系服务专家人才的机制,广西国资委领导和各企业领导定期慰问专家人才已经固化为“传统节目”;林业集团等企业制定子公司授权放权清单,子公司在授权权限范围内自主决定经理层任免、员工招聘、薪酬分配等事项,进一步激发了子企业的活力。
在广西国资委指导下,监管企业在确保核心关键人才“留得住、引得来、用得好”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目前,监管企业共有人才创新平台(含载体)170个,其中国家级人才创新平台42个,自治区级人才创新平台128个,集聚科技创新人才超过3万人。
倾心留才,打造聚集人才、成就人才“强磁场”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而人才无疑是科技发展的根本,是科技创新工作的关键。
广西国资委充分注重发挥人才的力量,通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建立完善人才职业发展体系,在人才“选育留用”关键环节发力,不断巩固拓展人才发展平台,助力人才发展,倾力打造聚集人才、成就人才的强磁场。
“行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广西路桥集团相关负责人认为,广西路桥集团之所以能在行业内频频出圈,关键还是团队的力量,以及对“人”的培养和使用。通过以创新为引领,以人才为支撑,持续深化改革,稳住了企业稳中有进、向前发展的基本面。
在70年的南征北战中,广西路桥集团涌现出了大批优秀工作者、卓越工程师、科技创新标兵、广西工匠、青年桥梁人物等杰出人才,拥有“2室8中心”人才小高地科研集群。其中,“大跨拱桥关键技术研究团队”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广西路桥集团副总经理韩玉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名单,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广西路桥集团总工程师秦大燕获“茅以升科学技术奖――桥梁青年奖”。
“为了激发人才内生动力,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企业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团队等实行工资总额单列管理,加大科技创新人才激励力度,推动实施企业人才中长期激励措施,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动力。”广西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广西国资委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在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的比重,推动4户企业实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4户企业实施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或分红激励,5户企业实施员工持股,17户企业推行超额利润分享机制及虚拟股权。去年,监管企业获得广西创新争先集体奖2个,创新争先个人奖8名,广西卓越工程师奖11名,获奖数量占全区30%;获得自治区科技创新奖2项(全区共3项),技术发明奖8项(全区共24项),科技进步奖24项(全区共106项)。
企业市场化用工机制全面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面实施,人才评价机制不断优化。截至目前,监管企业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等市场化用工机制的企业户数占比达92.3%,其中公开招聘比例平均值为99.85%;农信社、广旅集团、国宏集团等企业通过公开竞聘上岗,推动了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北港集团、广旅集团等企业建立了与业绩考核紧密挂钩的激励约束和引进退出机制,推动了人员工资能升能降;自治区国资委组织开展了人才评价“四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专项整治。目前,已组建高级、中级、初级评委会的企业分别有5家、11家、11家,各企业组建不同系列行业高中初级评委会总数已达54个,企业职称评审自主权得到进一步扩大。14家企业(含子企业)争取到自治区人社厅下放共计283个工种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资质(其中,柳钢集团、汽车集团拥有特技技能等级人才评定资质)。技能等级由企业自主认定后,技能人才的培养发展更加符合企业需求,推动形成以创新、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通过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作用,监管企业人才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截至2022年底,累计拥有有效专利1500个,新产品产值263亿元。企业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北投集团大跨径拱桥建造成套技术,柳工集团无人驾驶节能液压挖掘机,欧维姆预应力锚具,玉柴集团国六发动机、YCK16H燃氢发动机,华锡集团铟锡ITO高端靶材等重大科技成果国内国际领先。南南铝加工首台套辊底炉项目、首台套气垫炉项目正式竣工,实现了高端铝材装备核心部件完全国产化。
文章来源:广西国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