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国家气象中心生态和农业气象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钱拴
采访人:中国气象报记者 刘若馨
4月29日,中国气象局发布《2019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19年全国大部地区水热条件正常偏好,有利于植被生长,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达67.6,较常年提高6.1%,生态质量属偏好年份。近20年来,我国采取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和农业高产、种植结构优化等措施,充分利用降水增多、气温上升等有利气候资源,加快了植被恢复进程,促进了全国植被生产力和覆盖度的整体提高,地表变得越来越绿。
问:2000年至2019年,我国地表变得越来越绿,其原因是什么?产生哪些影响?
答:生态建设工程与有利气象条件叠加,共同促进了植被生态质量整体提升。
2000年至2019年,我国呈降水增加、气温上升趋势。其间,全国有80.6%的区域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93%的区域年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良好的水热条件有利于植被生长;同时,植树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有力促进植被生态质量向好发展。2000年以来,全国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平均每年增加3.6克碳/平方米,植被覆盖度平均每年提高0.25%。
地表变绿后,植被对地表抗风蚀的作用显著增强,北方地区高度和极易起沙尘的土地面积比例从2000年的48.1%降至41.9%,整体呈缓慢下降趋势;轻度和不易起沙尘的面积比例从2000年的30.3%上升至39.6%。由此可见,我国北方地区高度和极易起沙尘的土地正逐渐向中度、轻度和不易起沙尘过渡,植被防风固沙功能显著提升。
问:就2019年而言,全国植被生态质量好于常年、差于2018年,其主要气象影响条件是什么?
答:2019年全国平均降水量达643.4毫米,较常年偏多14.9毫米,全国有62%的区域降水量较常年偏多,有86%的区域“≥0℃积温”偏多100℃・日以上,全国大部地区水分、热量条件好于常年。2019年全国气象灾害对植被生长的影响总体偏轻,其中,全国植被基本没有干旱影响的区域面积比例为69.9%,是2000年以来第三高;5个台风登陆我国,较常年偏少2.2个,台风登陆强度整体偏弱。
因此,从气象条件来看,2019年属偏好年份,全国植被生态质量好于常年,生态质量处于较好和很好等级的面积比例达67%。
但不利的是,2019年全国区域性、阶段性干旱和低温等灾害影响较重,造成气象条件不如水热匹配最好的2018年。2019年全国平均降水量较2018年偏少30.4毫米;大部地区“≥0℃积温”低于2018年,特别是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东部等地降水偏多时气温却偏低,水热条件没有2018年优越。此外,云南春夏连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伏秋连旱以及华北、黄淮、江淮等地阶段性春夏干旱影响了植被生长,超强台风“利奇马”给山东、浙江等省部分地区造成较大影响,导致2019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较2018年偏低0.6%。
问:与往年相比,此次《公报》在评估天气气候影响方面有何不同?
答:此次《公报》加大了气象灾害对生态影响的评估力度,增加了山洪地质灾害影响评估,以及干旱对鄱阳湖、洞庭湖水域面积和区域植被生态质量影响评估;增加了海河流域水源涵养功能气象影响评估、祁连山区植被生态质量评估,完善了北方植被防风固沙功能气象影响监测评估,重点区域产品的空间分辨率精细至250米。其中,海河流域周围人口稠密、大中城市聚集,但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其水源涵养功能也是关注重点。
针对植被防风固沙功能气象影响监测评估,此次《公报》建立了北方地区易起沙尘指数,分析了20年来易起沙尘指数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0年至2019年,北方地区易起沙尘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陕西北部和内蒙古西南部的毛乌素沙地、京津风沙源等区域近20年地表易起沙尘指数平均每年下降0.05至0.1,生态环境向好发展;新疆北部、青海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东南缘、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中部的浑善达克沙地等区域土地沙化状况也呈改善趋势。这充分表明我国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初步得到遏制,生态环境整体向好,部分区域开始实现逆转。
问:下一阶段,生态气象服务还有哪些发力重点?
答: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气象服务的重点之一。从2019年来看,气象灾害及其衍生次生灾害仍是影响生态的重大灾害。具体来说,去年云南大部春夏连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伏秋连旱对植被生长的影响达中旱至特旱等级,东北地区大部和内蒙古东部3月至5月上旬持续干旱造成牧草不能正常返青,华北、黄淮、江淮等地阶段性春夏干旱影响了植被生长,海河流域水源涵养功能下降,贵州和四川等局部地区山洪地质灾害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制约区域生态改善。因此,气象部门将从加强灾害对生态影响的监测评估预警、尤其是对重要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影响的精细化监测评估预警等方面持续发力。
此外,气象部门还将不断加强对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涵养水源、水土保持、固碳释氧等方面的生态气象监测评估;同时,加强面向植树造林、草场保护等需求的中长期生态气象预测预报能力建设,以降低生态保护成本与损失,提高保护效益。
来源: 气象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