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Q6455-5253

大只500代理注册_海关护航广交会65载

  据海关总署网站消息,10月15日,第13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将在广州开幕,这也是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回归线下举办的一期“广交会”,展会为期5天,采取线上线下融合举办的方式,现场按16大类商品设置51个展区。广交会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窗口”和“晴雨表”,折射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变迁,也是反映中国经济崛起与转型的缩影。

  六十多年来,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部门,持续创新监管模式,优化通关服务,伴随着广交会的辉煌发展,见证了时代的光辉和传奇。

  成长-在困境中起步

  为解决新中国经济建设所属物资的采购问题,1955年广东外贸系统凭借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先后举办了三次出口物资展览交流会,为国家推动外贸发展和出口创汇提供了经验。1957年4月25日,第一届广交会在中苏友好大厦开幕,为新中国冲出一条对外交流的通道。为期一个月的展会,18000平方米的展馆面积、12000余种参展商品,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千名客商到场洽谈,带动成交额达1754万美元。同年的春秋两季广交会均取得高出预期的成果,出口成交总额达到8686万美元,占全国创收现汇总额的20%。

  “1969年开始,我连续十年抽调在广交会监管现场工作。”已逾古稀之年的广州海关退休干部吴先生回忆道。当时的广交会参展商品比较单一,主要为日用轻工业品、农副土特产品、传统工业品等。每年广交会举办期间,广州海关抽调人员组成驻交易会工作组进驻广交会展馆,为外贸企业和外商出口货样、广告宣传品等办理邮寄、验放等通关手续,接受业务咨询,同时对个别外商货样办理临时的进境手续。

  1958年至1978年的二十年间,广交会不断拓宽我国对外贸易渠道,年成交额突破40亿美元,为国家出口创汇和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探索-在开放中前进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中国迎来对外开放全新局面。从这一年的第44届广交会开始,万马奔腾的外贸大格局逐渐形成。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广交会上展出的商品由最初的农副土特产为主,逐渐拓展升级到日用消费品、机电产品、科技产品等占据主导地位。

  日益增多的参展企业和境外采购商,不断出现新的暂时进出境形式和货物种类,这些都对海关应势而变、创新监管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开放初期,海关对展览品的监管主要依据20世纪70年代中期制订的《海关对进口展览品监管办法》和《海关对出口展览品监管办法》,明显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迫切需要解放思想,寻找新路子、开辟新方法。”时任广州海关所属石牌办事处货管科副科长骆卫国回忆。

  一场关乎海关系统“提高监管效率适应外贸发展”的讨论应运而生。在这一背景下,《海关对暂时进口货物监管办法》等与展会展览品紧密相关的规章制度陆续出台。1987年7月1日《海关法》实施,以法律形式确定建立现代海关制度第一步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

  发展-在新世纪转换新动能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外贸大步迈入发展“快车道”,中国商品、中国服务大踏步走向世界,广交会迎来了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 ”。据统计 ,这一时期逾20%的参展企业在广交会上的成交额占到企业年度出口量值的50%以上。企业在广交会上结识的四海客户带动了会后大量订单的生成。

  为了营造快速高效的通关环境,广州海关积极行动,2005年会同广州市政府对外公布《广州海关促进广州地区国际会展业发展的八项措施》,一举解决参展企业网上报备、指定展馆免担保等最关心的通关成本问题。同时,广州海关选派监管、行邮、法规、归类等业务领域专家形成专家团队,通过现场咨询点与门户网站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全方位专业精准的驻会监管服务。

  对于海关来说,2007年第101届广交会是监管服务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节点。这届广交会由“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仅一字之差,预示着广交会的使命从帮助国内企业“走出去”升级为推动中国产业链融入全球化发展的潮流。

  2007年9月,广交会整体搬迁至琶洲展馆,广州海关多次与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及广州展览品物流中心沟通协商,在展馆及附近设立展览品临时监管仓,为参展企业及时布展、展后展品存放及办理暂存、转展或留购等手续提供便利。2007年当年,广交会全年成交额达到历史最高峰的738亿美元,到会客商数创历史新高。

  创新-在新时代共筑复兴伟业

  时光荏苒。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交会创新招商方式,拓展服务内涵,引领企业转型升级,继续作为“中国第一展”引领我国会展业和对外贸易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一时期,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带动货物、服务、资本和技术的跨境流动规模持续增长,新型贸易业态不断涌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不断影响和改变着海关管理方式,海关积极构建一体化通关管理格局,拉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

  2016年10月15日,第120届广交会开幕。同年,广州海关正式启动驻会展中心办事处(后更名为“广州会展中心海关”)机构运作,全国首个专门为国际会展业服务的海关机构应势而生。广州海关所属广州会展中心海关副关长邓强介绍,“作为服务广交会的海关机构,我们积极创新监管模式,充分利用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成果,依托中国(广州)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全国率先研发了‘互联网 会展e通 ’信息化系统,方便企业全程在线办理会展业务。”

  海关陆续推出一系列便利服务措施――2018年进驻广交会展馆、广州政务中心琶洲分中心办公,为广交会提供驻会监管、对参展企业免收税款保证金等便利;对运输有特殊要求的展品延伸展会监管服务时空,提供预约通关、关员至场馆上门验放等服务,确保展品安全和布展顺利;结合企业需求创新推出“一次备案,分阶段交单”模式、实施“一窗办理、一次办结”、驻会咨询、成交货物通过跨境电商新型模式通关等系列举措。同时探索将平行进口汽车领域的“保税 会展”模式拓展应用,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契机,通过开设广州特色国际会展常年体验馆等方式,推动国际会展与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进行深度融合。

  跨越-在变局中开新局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中国外贸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第127届广交会在网上举办。

  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云上广交”,是前所未有的国家任务,也是全球市场未有先例的创新探索。广州海关推出网上海关直播间、AEO企业线上推介、线上成交货物通过跨境电商新模式通关等系列举措,保障线上广交会顺利举办,让“广交会”这一中国外贸的金字招牌在特殊时期继续展现出特别的魅力和精彩。

  2020年的两届广交会,广州海关共在线答复海关政策相关问题3000多次,举办海关政策说明会6场,为4.2万件进境展品提供通关便利。海关服务广交会的8项措施被列为第127届广交会6大突出亮点中“新服务”部分的重要内容。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万众期待中的广交会即将重启线下展览。广州海关提前制订《通关须知》,明确并指引相关通关事务办理要求和流程,推出18项便利措施保障第130届广交会。提供“一站式”服务、优化线上办理、设置专门通道给予通关便利、方便特殊物品进境、放宽展览品延期限制、便利保税货物展销、允许“边展边检”等一系列举措,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世界范围内最大规模的线下展会保驾护航。通过“互联网 会展e通”信息化系统,全球参展企业可全天候在线办理展会备案、确认、展品通关、展中监管、展后核销和留购等事项,展品通关环节由16个减至8个,办展企业递交资料由最多40多项减至最少2项,暂时进出口展品平均通关时长缩减92.6%。(关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