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财政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经费保障,截至目前,各级财政安排疫情防控资金已超千亿元。我国还通过减税降费、贷款贴息、援企稳岗等措施,对冲疫情对经济平稳运行带来的负面影响。下一步,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有为,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助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提供有力经费保障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资金投入是重要保障。“当前疫情防控任务非常艰巨,绝不能因为经费问题延误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
疫情发生后,财政部门切实保障疫情防控经费,截至3月4日,各级财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资金1104.8亿元,已经使用714.3亿元。
患者就医费用得到有效保障。政策明确,对确诊患者个人负担费用实行财政兜底,中央财政补助60%;对疑似患者,由就医地制定财政补助政策,中央财政视情况给予适当补助。
着力改善医务人员工作生活条件。各级财政加大用于医疗设备和防护物资购置、支持改善医疗卫生机构设施条件的支出力度。
国家还对医务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给予专门支持。对参加一线疫情防控的医务和防疫工作者,按照风险程度等,分别给予每人每天300元、200元补助,资金由中央财政负担。中央财政已预拨一部分资金,下一步将与地方据实结算。全力保障医务和防疫人员其他待遇,对感染新冠肺炎的医务人员,给予工伤保险保障;对参加疫情防控的医务人员,按照规定标准取得的临时性工作补助和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
“通过一系列资金保障措施,确保人民群众不因担心费用问题而不敢就诊,确保各地不因资金问题而影响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彰显了财政应急兜底的作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
着力助企业纾困解难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后勤保障是重要一环,财税部门采取多方面举措加强医用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并出台一系列政策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财政部、人民银行等部门积极强化疫情防控物资保障重点企业资金支持,在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提供优惠利率信贷支持的基础上,中央财政按企业实际获得贷款利率的50%进行贴息。这是首次实施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进行捆绑发力的政策。
财税部门密集出台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支持重点企业扩大产能。比如,对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给予税费优惠,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底税额;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为扩大产能新购置的相关设备,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疫情对不少行业特别是交通运输、生活服务等事关民生的行业带来较大影响。财税部门明确,对纳税人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以及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
“这些政策举措对稳定社会预期、提振企业信心发挥出积极作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表示,一揽子的财税政策,涉及面广、针对性强,既考虑到支持当前的防疫生产企业,又考虑到经济的可持续性,有力扶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企业,有效助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一系列财税政策正在落实落细,发挥积极效应。“既要落实落细相关政策措施,把该减的税减到位、把该降的费降到位,持续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同时,还应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鼓励科技创新、促进出口增长等,继续研究完善相关税收政策。”李旭红说。
目前,一些地方收支平衡压力较大。对此,财政部表示,统筹集中财政资金,用于疫情防控,保障重点支出;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向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方倾斜,确保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
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债券作用是加强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措施。2019年底以来,财政部已分两批次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债务限额18480亿元。今年1月份至2月份已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2230亿元,完成提前下达额度发行任务近七成。
“财政、货币、就业等宏观政策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各种政策要协同配合、形成合力,打好政策‘组合拳’,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刘尚希说。(记者 曾金华 董碧娟)